热点新闻:
宜兴东氿新城示范街区:从“居住地”到“生活圈”的宜居“升级”
“宜兴市东氿新城宜居街区更新项目”是美丽宜居城市第一批省级试点项目,也是我省首批五个省级宜居示范街区之一。项目占地约71.4公顷,横跨2个居住社区,片区承载功能复杂多样、相关利益主体众多。围绕高质量推进省级宜居街区建设、解决百姓身边“急难愁盼”现实难题,项目共实施改造工程5类43项,于2021年4月通过验收。
项目有效提升街区整体活力与公共空间魅力,成为全龄人群乐享乐游的生活新空间。据统计,以区内滨河两岸公共空间为例,项目实施前后,人流量从31.2人次/小时提升至74.9人次/小时,年轻人的比例从26.4%提升至35.9%,街区的公共空间吸引力与黏度大大增强。
"望" "闻" "问" "切"
多渠道了解百姓需求
街区改造项目内涵广泛、涉及面广,遇到的问题多元复杂。为精准把握百姓生活现实难点与改造需求,项目采用“望”“闻”“问”“切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“问诊”。
“望”——踏现场、看民生,了解居民聊什么、做什么、关注什么、想要什么。“闻”——通过自身体验、大数据信息分析,推导居民日常活动和行为习惯。“问”——构建社区代表座谈会、小区问卷调查、初步方案公示等多元化信息反馈渠道。“切”——根据不同类型、不同年龄、不同利益主体人群的诉求,把准街区脉搏,对症下药。
通过一系列措施,项目在实施前期即建立了清晰的问题清单与问题地图,为后续改造工作奠定扎实的实施基础。
从"围墙内"到"围墙外"
链合空间提升街区整理活力
项目通过增加小区出入口、沿河步行道、跨河步行桥等方式,优化围墙内外交通联通条件,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可达性,方便居民生活。
通过一条2.2公里的无障碍健康步道,串联起四个小区、三个公园、两个河道、一个广场,有机链合街区空间,消除人气死角;通过大量支路栈桥织起一张慢行生活网,将围墙内外点、线、面充分链接、融合,打造宜居生活闭环空间。
同时,结合街区居民动、静活动空间错位配给的需求,将噪声大的空间外迁,节奏慢的空间内建,重新调整围墙内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布设,有效改善街区生活整体秩序。如居住区内原有篮球场为住区青年的喜好地,但因离住宅过近常被投诉,始终未能正常使用,考虑噪音扰民,项目将篮球场改为羽毛球场,并在围墙外增设篮球场,既满足了需求也解决了矛盾。
临溪花园小区居民表示,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,没有绿化,也没什么小孩可以玩的地方,现在改造好了,小广场大变样,设施很齐全很漂亮,大人小孩都很喜欢。
注重营造文化艺术氛围
不断凝聚精神内核
“街区创建过程中,我们改造空置的社区用房,建成向艺术家和居民们共同开放的陶瓷美术馆,成为周边陶艺爱好者的好去处。” 居住在东氿新城的陶艺大师说。
文化艺术是街区的灵魂,精神内核的积淀与凝聚,能为居民带来身份认同与社会认同,为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提供强大的支撑。
项目引入文创企业,让闲置的街头绿地活跃起来,利用公共建筑将咖啡馆和社区书屋结合,打造网红打卡地。运用公共艺术,建设文明广场、照片墙、科普栏、报栏、宣传栏等,这些精神文化栏的建设投入虽然不到总投资额的1%,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。
街区围墙外保留了建于60年代的桥、亭廊;围墙内保存了原有的大树、露天菜场,方便居民的同时,也留下了街区居民的美好记忆。
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,聚集居民、志愿者、建设者等,形成多方合力,开展共建共治共享。组织开展阅读分享、志愿服务、街区维护宣讲交流等系列活动,培育居民主人翁意识。分时段开放出入口,规范有序划定车辆停车位,让全市居民共享美丽宜居街区建设成果。
素材: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
来源:江苏建设微信公众号
一周热点文章
- 2022-06-28
- 2022-06-28
- 2022-06-20
- 2022-06-20
用手机浏览该文章
主办单位: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促进中心
苏ICP备05004113号